2023-01-08 16:10:06 公務員考試網
文章來源:華圖教育
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今天正式落下了帷幕。通常來講,每年的出題人為了拉開考生的差距,都會故意設置一些偏、難、怪題,讓考生措手不及。根據考生回憶,今年的考試在考點分布、重要內容和試題難度等方面又有讓人出乎意料的部分。在言語理解與表達中又有哪些怪題呢?
一、問題設置新穎,引起考生焦慮
【題目】(考生回憶版)早在1938 年,毛澤東同志就說話:“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,有它的特點,有它的許多珍食品。對于這些,我們還是小學生,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;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,我們不應當制新歷史。從孔夫子到孫中山,我們應當給以總結,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,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,是有重要的幫助的。"
這段文字最適合做下列哪一觀點的例證?
A.我們黨歷來采用歷史唯物能又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歷史,繼承
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
B.據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覺堅定信仰信念,把握歷史上動
的根本所在
C.中華文明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是中華醫族獨特的精神標識,是當代中
國文化的根基
D.我們黨的每一段這命歷史,都是一部理想信論的生動教村
【華圖點撥】這道言語題目文段與選項平平無奇,最奇特的就在于此題的提問方式,“這段文字最適合做下列哪一觀點的例證”,可能猛然讓考生們不知所措,但是仔細分析,其實還是一道主旨類型的題目,主要考查對于文段的概括能力與理解能力。文段通過第一句引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有特點和珍貴品的話題,第二句強調我們面對中華民族歷史還有不足,接下來面對我們的不足給出具體如何做的對策,不應割斷歷史,應該繼承民族文化歷史遺產。最后一句強調這么做對我們的重要意義。文段為“分—總—分”結構,中間的對策為文段重點,核心話題為“中華民族歷史”。因此,選擇A選項。
重理解、輕技巧
【題目】(考生回憶版)①歷史時期的氣候并非一成不變,氣候的波動變化對文明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
②“錦江近西煙水綠,新雨山頭荔枝熟”,唐代詩人張籍的詩表明當時四川地區有荔枝分布
③20世紀 70年代,著名學者竺可楨根據歷史文獻記載,首次重建了我國過去 5000 年的溫度變化曲線
④然而在現代人的認知中,荔枝的生長區多位于南嶺以南,很多人對楊貴妃能吃到荔枝表示懷疑
⑤重建的暖季溫度與同區域公海孢粉量化的降水數據,為我國過去 5000年文明歷史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定量氣候背景
⑥不久前,科學家利用現代地學研究手段,定量重建了我國北方過去 5000年中高分辨率的暖季(4月至10月)溫度變化序列
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,語序正確的是:
A. ③⑤⑥①②④ C. ①⑥⑤②④③
B. ⑥③⑤④①② D. ②④①③⑥⑤
【華圖點撥】這道語句排序題放在首句的有4個句子,而且4個句子沒有特別明細的首句特征,難度較大,需要考生理解句意作出判斷。①③⑥均為客觀陳述,無法排除做首句的可能性。②句引用唐代詩人張籍的詩,為援引觀點,適合做首句。時間順序上,②句引用的是唐代詩人的詩句,③句講20世紀70年代時竺可楨重建溫度變化曲線,⑥句講不久前科學家重建的溫度變化序列,按照時間順序從古至今的原則可知,應該是先②其次是③最后⑥。因此,選擇D選項。
偏題、怪題并不可怕,在言語中萬變不離其宗,所有的偏題、怪題都只是在某一個方面做出了變化。各位考生要學會練就火眼金睛,一眼識別出題目的內在邏輯,根據考查知識點,用技巧做題。但倘若你對這種偏題、怪題實在有心無力,那么華圖教育衷心建議您果斷放棄!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能保住分數的部分,行測80分+依然不成問題。要知道,有時候學會有選擇的舍棄比無畏的爭取更有意義。最后華圖教育祝您成功上岸!
↓↓↓↓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品推薦↓↓↓↓ | |||
2023省考 報名人數 |
2023省考 筆試真題 |
2023省考 圖書 |
2023筆試 備考資料 |
相關內容推薦:
貼心微信客服
貼心微博客服
10萬+
閱讀量150w+
粉絲1000+
點贊數